◆ 4S店不是維修行業主力
從2014年起,汽車流通領域集體調轉船頭駛向后市場。由于新車銷售單車利潤持續下滑,經銷商不得不從汽車后市場尋找出路。對于4S店來說,除了賣車,維修保養算是*順理成章可以進一步挖掘利潤的業務了。在2016年,經銷商紛紛投入重金,期待增強維修保養的盈利成長性。比如,一些經銷商為解決4S店覆蓋范圍有限的痛點,開設了深入社區的快修連鎖店,有的經銷商還為給用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,采取了上門保養的模式。
就目前來看,快修連鎖店由于選址要盡量貼近居民區,因此房租成本居高不下,單店的宣傳費用幾乎為零、無法保證顧客的維修體驗、使用原廠配件沒有價格優勢等問題,讓這些店只能勉強維持。上門保養模式需要投入人員、車輛、管理等資金,對于4S店來說,這種模式是**利用閑置產能的好辦法,但是究竟能給經銷商帶來多大利潤還不好說。
在經銷商全力向維修廠轉型的當下,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及時發聲,他認為一味強調用維修保養留住消費者并不現實,經銷商開的是4S店,不是維修廠,應在售前和售中挖掘更多利潤點。
◆ 信息公開落實情況堪憂
4S店出保以后的客戶流失率會隨著時間不斷上升,大部分都流向了社會獨立維修廠和連鎖維修企業。然而在消費者眼里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,4S店價格貴,但服務好、配件質量基本可以保證;維修企業價格低,但配件和技術難以讓人放心,選擇其一必有取舍。
維修保養行業的發展滯后,無法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,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汽車廠家對維修配件和維修信息的長時間壟斷。為此,去年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《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》(簡稱《辦法》),要求汽車生產者自2016年1月1日起,對于取得CCC認證的乘用車和客車,要在車型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公開維修技術信息;汽車生產者要在2017年1月1日前,公開2008年7月1日后取得CCC認證并上市銷售的乘用車和客車的維修技術信息。
“雖然在今年1月,我國部分省市已經開始試點執行《辦法》,但就目前來看,信息技術公開的落實情況并不好。”中國汽車維修協會秘書長嚴波說,“根據調研,各地4S店、綜合維修企業對《辦法》的認知度不高,更沒有從中獲得收益。目前在交通運輸部網站上可以查到乘用車信息公開備案率超過90%,商用車備案率在80%以上,但實際上大多只有條目,沒有鏈接可供詳細查詢,名不副實。”
◆ O2O企業亟需補齊短板
曾經如日中天的博湃養車突然倒閉,是2016年維修保養行業不能忽視的大事件之一。作為當時國內**的O2O洗車及養護平臺,其服務曾遍及全國22座城市,鈑金噴漆業務涉及15座城市,員工人數高達1400人。它的瘋狂擴張甚*一度引起4S店的恐慌。這種從高頻的“洗車”業務入手,將客戶導流到金融、保險等后市場高附加值的業務模式,幾乎被博湃養車倒閉事件證明*少目前是難以走通的。這也引起了類似模式企業的反思,一味燒錢補貼能不能形成客戶黏度,進而轉化為效益。
從今年行業變化趨勢看,維修保養行業*終還是要落在實體上,互聯網可以起到整合資源、**效率、促進價格透明的功能,其提供的服務也更親民,但不能違反行業的客觀規律和商業規律,如果不能盡快扭虧為盈,僅靠融資難以維持。
事實上,今年e保養、典典養車等企業正在轉變觀念,以開直營店或加盟店的方式布局線下,逐步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和造血能力。
業內專家普遍認為,打造綜合服務平臺或將是這些企業的發展方向,其業務會涉及維修保養、配件供應、門店連鎖管理,甚*還有汽車救援、平行進口汽車和二手車。
2017維修保養:正本清源,行業亂象期待轉機
時間:2017-01-04 來源:未知 作者:驍龍◆ 4S店不是維修行業主力
從2014年起,汽車流通領域集體調轉船頭駛向后市場。由于新車銷售單車利潤持續下滑,經銷商不得不從汽車后市場尋找出路。對于4S店來說,除了賣車,維修保養算是*順理成章可以進一步挖掘利潤的業務了。在2016年,經銷商紛紛投入重金,期待增強維修保養的盈利成長性。比如,一些經銷商為解決4S店覆蓋范圍有限的痛點,開設了深入社區的快修連鎖店,有的經銷商還為給用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,采取了上門保養的模式。
就目前來看,快修連鎖店由于選址要盡量貼近居民區,因此房租成本居高不下,單店的宣傳費用幾乎為零、無法保證顧客的維修體驗、使用原廠配件沒有價格優勢等問題,讓這些店只能勉強維持。上門保養模式需要投入人員、車輛、管理等資金,對于4S店來說,這種模式是**利用閑置產能的好辦法,但是究竟能給經銷商帶來多大利潤還不好說。
在經銷商全力向維修廠轉型的當下,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及時發聲,他認為一味強調用維修保養留住消費者并不現實,經銷商開的是4S店,不是維修廠,應在售前和售中挖掘更多利潤點。
◆ 信息公開落實情況堪憂
4S店出保以后的客戶流失率會隨著時間不斷上升,大部分都流向了社會獨立維修廠和連鎖維修企業。然而在消費者眼里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,4S店價格貴,但服務好、配件質量基本可以保證;維修企業價格低,但配件和技術難以讓人放心,選擇其一必有取舍。
維修保養行業的發展滯后,無法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,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汽車廠家對維修配件和維修信息的長時間壟斷。為此,去年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《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》(簡稱《辦法》),要求汽車生產者自2016年1月1日起,對于取得CCC認證的乘用車和客車,要在車型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公開維修技術信息;汽車生產者要在2017年1月1日前,公開2008年7月1日后取得CCC認證并上市銷售的乘用車和客車的維修技術信息。
“雖然在今年1月,我國部分省市已經開始試點執行《辦法》,但就目前來看,信息技術公開的落實情況并不好。”中國汽車維修協會秘書長嚴波說,“根據調研,各地4S店、綜合維修企業對《辦法》的認知度不高,更沒有從中獲得收益。目前在交通運輸部網站上可以查到乘用車信息公開備案率超過90%,商用車備案率在80%以上,但實際上大多只有條目,沒有鏈接可供詳細查詢,名不副實。”
◆ O2O企業亟需補齊短板
曾經如日中天的博湃養車突然倒閉,是2016年維修保養行業不能忽視的大事件之一。作為當時國內**的O2O洗車及養護平臺,其服務曾遍及全國22座城市,鈑金噴漆業務涉及15座城市,員工人數高達1400人。它的瘋狂擴張甚*一度引起4S店的恐慌。這種從高頻的“洗車”業務入手,將客戶導流到金融、保險等后市場高附加值的業務模式,幾乎被博湃養車倒閉事件證明*少目前是難以走通的。這也引起了類似模式企業的反思,一味燒錢補貼能不能形成客戶黏度,進而轉化為效益。
從今年行業變化趨勢看,維修保養行業*終還是要落在實體上,互聯網可以起到整合資源、**效率、促進價格透明的功能,其提供的服務也更親民,但不能違反行業的客觀規律和商業規律,如果不能盡快扭虧為盈,僅靠融資難以維持。
事實上,今年e保養、典典養車等企業正在轉變觀念,以開直營店或加盟店的方式布局線下,逐步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和造血能力。
業內專家普遍認為,打造綜合服務平臺或將是這些企業的發展方向,其業務會涉及維修保養、配件供應、門店連鎖管理,甚*還有汽車救援、平行進口汽車和二手車。
從2014年起,汽車流通領域集體調轉船頭駛向后市場。由于新車銷售單車利潤持續下滑,經銷商不得不從汽車后市場尋找出路。對于4S店來說,除了賣車,維修保養算是*順理成章可以進一步挖掘利潤的業務了。在2016年,經銷商紛紛投入重金,期待增強維修保養的盈利成長性。比如,一些經銷商為解決4S店覆蓋范圍有限的痛點,開設了深入社區的快修連鎖店,有的經銷商還為給用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,采取了上門保養的模式。
就目前來看,快修連鎖店由于選址要盡量貼近居民區,因此房租成本居高不下,單店的宣傳費用幾乎為零、無法保證顧客的維修體驗、使用原廠配件沒有價格優勢等問題,讓這些店只能勉強維持。上門保養模式需要投入人員、車輛、管理等資金,對于4S店來說,這種模式是**利用閑置產能的好辦法,但是究竟能給經銷商帶來多大利潤還不好說。
在經銷商全力向維修廠轉型的當下,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及時發聲,他認為一味強調用維修保養留住消費者并不現實,經銷商開的是4S店,不是維修廠,應在售前和售中挖掘更多利潤點。
◆ 信息公開落實情況堪憂
4S店出保以后的客戶流失率會隨著時間不斷上升,大部分都流向了社會獨立維修廠和連鎖維修企業。然而在消費者眼里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,4S店價格貴,但服務好、配件質量基本可以保證;維修企業價格低,但配件和技術難以讓人放心,選擇其一必有取舍。
維修保養行業的發展滯后,無法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,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汽車廠家對維修配件和維修信息的長時間壟斷。為此,去年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《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》(簡稱《辦法》),要求汽車生產者自2016年1月1日起,對于取得CCC認證的乘用車和客車,要在車型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公開維修技術信息;汽車生產者要在2017年1月1日前,公開2008年7月1日后取得CCC認證并上市銷售的乘用車和客車的維修技術信息。
“雖然在今年1月,我國部分省市已經開始試點執行《辦法》,但就目前來看,信息技術公開的落實情況并不好。”中國汽車維修協會秘書長嚴波說,“根據調研,各地4S店、綜合維修企業對《辦法》的認知度不高,更沒有從中獲得收益。目前在交通運輸部網站上可以查到乘用車信息公開備案率超過90%,商用車備案率在80%以上,但實際上大多只有條目,沒有鏈接可供詳細查詢,名不副實。”
◆ O2O企業亟需補齊短板
曾經如日中天的博湃養車突然倒閉,是2016年維修保養行業不能忽視的大事件之一。作為當時國內**的O2O洗車及養護平臺,其服務曾遍及全國22座城市,鈑金噴漆業務涉及15座城市,員工人數高達1400人。它的瘋狂擴張甚*一度引起4S店的恐慌。這種從高頻的“洗車”業務入手,將客戶導流到金融、保險等后市場高附加值的業務模式,幾乎被博湃養車倒閉事件證明*少目前是難以走通的。這也引起了類似模式企業的反思,一味燒錢補貼能不能形成客戶黏度,進而轉化為效益。
從今年行業變化趨勢看,維修保養行業*終還是要落在實體上,互聯網可以起到整合資源、**效率、促進價格透明的功能,其提供的服務也更親民,但不能違反行業的客觀規律和商業規律,如果不能盡快扭虧為盈,僅靠融資難以維持。
事實上,今年e保養、典典養車等企業正在轉變觀念,以開直營店或加盟店的方式布局線下,逐步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和造血能力。
業內專家普遍認為,打造綜合服務平臺或將是這些企業的發展方向,其業務會涉及維修保養、配件供應、門店連鎖管理,甚*還有汽車救援、平行進口汽車和二手車。